未能准点抵达的列车:三趟车因暴雨受阻后的失联、等待与救援
2023-12-03 02:45:20

从张家口乘坐Z180次列车前往北京的准点石姨,原本方案抵达后去天津帮女儿带娃;来自内蒙古的抵达的列等待孩子们乘坐K396次列车 ,准备到北京参加研学;时先生的车趟车因妻子原定乘坐K1178次列车,从河北怀来县前往唐山市……

然而  ,暴雨盘踞多日的受阻失联极端强降雨打乱了他们的方案。7月30日 ,救援北京铁路发布消息,准点为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抵达的列等待铁路部门对丰沙线三家店至雁翅间线路采取临时封闭措施,车趟车因导致途经该区段的暴雨Z180 、K1178 、受阻失联K396次列车晚点。救援

与外界失联时,准点61岁的抵达的列等待石姨徒步20多公里被好心村民收留;人们在安置点将一颗梨掰成八瓣分享;年轻的乘务员一边哭一边处理乘客矛盾,却无一人离岗……8月1日晚,车趟车因这三列因暴雨受困的列车传来好消息 ,所有人员均平安 。2日,亲历者们向南都、N视频记者讲述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8月1日 ,铁路部门将食物和饮用水等运抵K1178次列车。

滞留失联

7月30日 ,方案从张家口乘坐Z180次列车前往北京的石姨没想到  ,原本仅仅需要3个半小时的路途充满了变数  。

先是暴雨导致列车在张家口滞留了近3小时才发车 ,11时许又停在北京门头沟安家庄站  。到了31日,列车仍一动未动 ,雨势却越来越大。

被困在第17车厢的石姨看到  ,左侧是河 ,右侧是山,大水从山上喷泄而下,冲向河里  。

石姨的女儿李女士告诉南都记者 ,当日9时许,她最后一次和母亲联系时 ,对方告诉她 ,车上已经没水没电 ,自己从为数不多的物资中分到了一根火腿肠 。此后,母女俩就断了联系。

南都记者了解到,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持续强降雨 。在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期间,北京降雨过程极值已显著超过北京地区记载到的降雨极值 ,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载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

7月30日,北京铁路发布消息,为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铁路部门对丰沙线三家店至雁翅间线路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导致途经该区段的Z180 、K1178  、K396次列车晚点。

K396次列车行驶至北京门头沟落坡岭站邻近时被迫停车,K1178次列车停靠在沿河城火车站,Z180次列车则停靠安家庄站避险。

K396次列车被困旅客中,包括43名参加研学的孩子,年龄在11至13岁左右。他们分别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 、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上车,仅仅有3名女老师陪同。来自内蒙古的乔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其11岁女儿搭乘该次列车前往北京参加暑期研学项目 ,原定于7月29日晚出发,次日抵达 。列车在30日中午无法前行,滞留在原地近24小时。

“女儿当时的情绪不太好 ,我安慰她说再等一等,路应该立刻就修好了 。随后就和她失去了联系。”乔先生说。

漫长等待

“当时我们所有家长都在祈祷 ,仅仅要孩子安全,没有受伤 ,这就够了。”

乔先生告诉南都记者 ,和女儿失去联系后,他感到十分焦虑和迷茫,不停地给她打电话 ,“当时抱着侥幸心理,隔一会儿就打一次 ,直到第二天才联系到落坡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方告诉他,包括其女儿在内的乘客均被安置在村子里,但村子停水停电,没有信号。


研学团的孩子们向安置点转移。

研学团的学生家长心急如焚,甚至有家长自行驱车往北京赶。

时先生来自河北 ,他的妻子是被困K1178次列车的乘客之一。妻子原定从河北怀来县前往唐山市 ,在北京换乘第二趟车  。夫妻俩从7月31日上午开头失去联系 。

“失联之前 ,她用手机跟我说,车外面下雨 ,工作人员正在发紧急物资 ,还提醒乘客们节约用卫生间的水。”他不断在社交平台打听K1178次列车的消息,也尝试询问铁路部门 ,但仍无法与妻子取得联系。

8月2日13时许,国铁北京局对外表示 ,铁路部门经过奋力抢修,丰沙线旧庄窝至沿河城站间线路已开通 。12时40分  ,铁路部门开行临时列车将K1178次列车滞留旅客转移至张家口站后 ,再换乘京张高铁返回北京北站。铁路部门增派32名值乘人员,为旅客备足食物和水。

“媳妇等我,我这就出发去北京(接你)!”当得知旅客均已安全转移,并返回北京北站的消息时 ,时先生激动地发了一则朋友圈 。2日下午和妻子取得联系后,他焦急地询问,“洗漱有水吗 ?上厕所有水吗?”

另一边 ,因而Z180次列车迟迟没有抵达 ,7月30日 ,石姨的女婿在北京西站从9时等到22时都没有等到人 。他担心岳母到了联系不上人 ,便在车站邻近住下。

艰难跋涉

按照方案,抵达北京西站后 ,石姨的女婿将开车接上她前往天津帮忙带娃 。

“暴雨让列车在张家口滞留了近3小时的时候,我已经让她赶紧下车  ,但此时已经禁止下车了。”石姨的女儿李女士告诉南都记者 ,7月30日11时许 ,列车停在了北京门头沟安家庄站 。

12时许,石姨看到大水从山上喷泄而下汇入河中 ,她收到了可下车活动的通知  。

“她下车后才知道不能再上车了,行李也没带。”李女士说  ,母亲和其他乘客冒雨徒步了很久,才走到安家庄村里,在一个十平方米的砖瓦房里坐着过了一夜 。


人们向安置点转移途中拍摄到的景象  。

第二天一大早,有些胆子较大的年轻人开头下山,石姨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又怕因失联让家人担心,便跟着年轻人一同下山。

在暴雨的侵袭下 ,路面十分泥泞,沿途还有塌方。

石姨的鞋跟有些高 ,她索性脱了鞋光着脚走 ,遇到尖锐的石子地才把鞋子穿上。因而不停蹚水,她的腿部多次抽筋 。“在一点儿特别险的路段 ,同行的年轻人还搀扶着我妈,还有人找了像拐杖的树枝给她支撑着 ,很感谢这些温暖的陌生人 。”李女士向南都记者说道 。

然而 ,61岁的石姨体力跟不上年轻人 ,走到很深的隧道时,她就掉队了。“那时她应该已经徒步了20多公里,走了4个多小时。”李女士很心疼母亲。

掉队后,石姨仅仅能又往回走到一个村子里 ,询问了三户人家 ,有一家收留了她 。“我妈的衣服湿透了 ,好心的村民将自己的衣服拿给她穿,还用酒精帮她冲洗脚上的水泡,找了些吃的 ,让她留宿了一夜 。”

幸运的是,这家村民的孩子在门头沟上班,8月2日,因而担心父母便开车返回家中,石姨得以一同坐车外出 。到了有信号的地方 ,她立即用仅存的电量开机给女儿报平安。此时,母女俩已经失联46小时。

来自北京的唐先生同样被困在Z180次列车上。他说,公路被水淹之后多处严重塌方,要通过徒步行走前往安置村,自己走了五六个小时才到达村中 ,“路上没有信号 ,都是看着离线地图一路走一路问的。”

难忘一天

对于每一位亲历者及其家属而言  ,这一天的等待是难以忘记的。

在北京工作的闫小姐,向南都记者描述了母亲被困在Z180次列车上时的状况。

她说 ,列车工作人员很辛苦 ,物资都尽量给了老人和小孩 。“列车上有些乘客因而食物闹矛盾,几个20多岁的乘务员姑娘都哭了,说再也不干乘务员了 ,但是她们都没有下车 ,而是继续留在车上照顾乘客。”

被滞留在Z180次列车上的唐先生,7月31日中午被乘务员安排至安家庄村安置 。他告诉南都记者 ,自己借宿在村民大爷家中,还有部分旅客被安置在村子的大礼堂里 。

当时安家庄村断网断电断水 ,唐先生靠着村民大爷煮的疙瘩汤来充饥。“本来他们的物资也不多 ,每天还在照顾我们 ,煤气都用没了 。”

乘坐Z180次列车的石姨也转移到了安家庄村,同在一屋的人们将包里的食物互相分享,一颗梨分成了八瓣。晚上气温低 ,一位农民工大叔带了很多衣服分给大家取暖 ,一位小姑娘把塑料袋分给了石姨 ,让她捂着脖子保暖。

另一头的李女士与母亲失联后  ,心情十分焦灼,一直在拨打求助热线 。她告知南都记者,“打12306的时候我找人工客服,热线说人工正忙,又转到智能接线。打010-12345的时候能打通,打通之后工作人员说正在督办,但他们也没有了解到相关情况。”

后来 ,一名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李女士,“她一直都在安抚我,但其实他们也不了解前方情况  。”对方告诉她,列车上有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 ,还在实习期 ,第一次跟车就遇到了这种事。

最终与母亲在北京可见面后,李女士感慨,“现在心里也算彻底踏实了 ,今天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

8月2日上午,乔先生终于与女儿取得联系,带队老师也将现场的照片视频发到了家长群中报平安 ,孩子们被安置在落坡岭。

他对南都记者说,“孩子仅仅要平安健康,其他的都不重要,我们正在等待女儿回家。”

出品 :南都即时

采写 :南都记者 韦娟明 黄嘉丰 彭雨欣 梁令菲 可见习记者 周敏萱 实习生 黄和 陈梓滨 罗子莹

(作者:汽车专用电瓶)